──於柬埔寨馬德望 BATTAMBANG 看馬戲
四十多年前,柬埔寨在赤柬(紅色高棉)*三年八個月的極權統治下淪為人間煉獄,屠殺、饑荒與過勞奪去了全國約四分之一的人口。不少柬埔寨人因懼怕赤柬的管治而逃亡海外,但這只是由一個地獄去另一個地獄,他們被安排到環境惡劣的難民營中居住,水、食物等物質資源長期缺乏,更不要談論學校、衛生等設施。
於泰國的一個難民營,一名法國志工嘗試以藝術療法緩解難民們的心理創傷,帶他們走出悲痛。生命影響生命,當中有九名年輕的柬埔寨人深被感動,並決定在回國後於馬德望(Battambang)開設一間名為藝術之光(Phare Ponleu Selpak)的藝術學院,開班教授視覺藝術及行為藝術,同時創立了Phare馬戲團,分享藝術為他們帶來的喜悅。
那就是所謂的漣漪效應吧?四十多年後,我在Phare馬戲團還能感受到當年那名法國志工為難民們帶來的震撼。Phare馬戲團沒有空中飛人、沒有馴獸師、也沒有魔術師,但卻看得我「拍爛手掌」。他們於雜耍中加入大量柬埔寨元素,例如雜耍樽改成竹製、音樂用上傳統樂器、花式加上傳統舞步等,甚具娛樂性,個多小時的表演轉眼就過。

一個人的影響力可以很大,我們的一個舉動,可能就會改變一個社區的未來,也正因為這樣,我們在當志工前,要多加三思。
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於二零一一年的報告Residential Care in Cambodia中指出,柬埔寨在二零零五至二零一零年間,孤兒院的數目增加了75%,但「孤兒」數量的不斷增加,不是因為戰亂或天災,而是因為志工旅遊所帶來的龐大利潤使「孤兒」供不應求,「孤兒院」進而開始付費收購兒童令孩子與家人分離。根據報告指出,47%的院童是偽孤兒,家人們以為出售其孩子到「孤兒院」,那些孩子就能有更好的生活環境及學習機會,但實情剛好相反,「孤兒院」為了賺取捐款,故意製造惡劣的情境以博取同情,生活狀態苦不堪言。
為免兒童成為公益旅行的受害者,關注兒童權益組織 ChildSafe Movement 提出以下幾點,希望大家能停一停、想一想:
一、我們會不會把兒童當成觀光景點?
二、我們的幫忙,是可持續性嗎?
三、我們的幫忙,會否鼓吹當地人不勞而獲?
四、我們了解這國家的真正需要嗎?
五、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行動,會否導致需要多人善後?
公益旅行的確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,但既然我們是真心想幫助有需要的人,就更不應吝嗇事前的準備,以達到更住的效果。從事志工服務達七年的Pink Lee之前撰寫過文章《請勿再去孤兒院派糖》十分具啟發性,你,同意嗎?
♫背景音樂推介: Heal The World(Michael Jackson)
一個人的力量的確很微小,但我相信每一棵真誠的心都能感染身邊的人。
每個被感染的人,會感染更多的人。
這,不就是改變世界了嗎?
文章節錄自《貼地慢遊東南亞》
文章節錄自《貼地慢遊東南亞》
> 更多《貼地慢遊東南亞》試閱 <
更多我的旅遊故事請Follow我
Facebook: HKYoyoWing – Play Yoyo Everywhere
IG: HKYoyoWing
Youtube: HKYoyoWing
= = =
在家悶悶地,不如買隻入門搖搖玩~
每隻港幣$100 有多色選擇,有興趣的朋友歡迎inbox我購買 🙂
詳情:
https://hkyoyowing.com/搖搖,不只玩具咁簡單!/

= = =
Yoyo Wing的著作《貼地慢遊東南亞》現已有售!(78港元,未含郵費,接受PayPal/Payme/面交付款)
序:https://hkyoyowing.com/貼地慢遊東南亞-序章/
更多試閱: https://hkyoyowing.com/category/貼地慢遊東南亞/試閱/
不坐飛機,怎樣可以由新加坡回到香港?
三十歲人,為什麼還要學人辭職去旅行?
去旅行,就一定要好有錢?
《貼地慢遊東南亞》記錄了Yoyo Wing花超過一年時間,以水路及陸路暢遊東南亞七國的故事,當中包括新加坡、馬來西亞、泰國、緬甸、老撾、柬埔寨和越南,期間還因意外兼遊汶萊。
慢慢行動,慢慢旅活,省錢之餘心靈更富足。
書內除了有詳細的陸路及水路過境資料,還記錄了Yoyo Wing
計劃時的猶豫、實踐後的興奮;
面對歷史的沉重、發現美景的感動;
遭受欺騙的失望、結識朋友的喜悅;
遇上困難的不安,完成目標的滿足……
無論你是否嚮往背包旅遊,是否正在計劃遠行,我希望藉著這次回家的經歷,感動每一位平凡的都巿人 。
– – –
購買渠道:
InBox 我購買簽名版
Facebook: HKYoyoWing – Play Yoyo Everywhere
IG: HKYoyoWing
Youtube: HKYoyoWing

於公益旅行前,請停一停、想一想。
一、我們會不會把兒童當成觀光景點?
二、我們的幫忙,是可持續性嗎?
三、我們的幫忙,會否鼓吹當地人不勞而獲?
四、我們了解這國家的真正需要嗎?
五、我們自我感覺良好的行動,會否導致需要多人善後?